孩子发脾气时,请教会他们 “好好生气”

 

你是否见过这样的场景?

孩子想要买玩具被拒绝,立刻躺地大哭、满地打滚;

和小伙伴吵架后,气鼓鼓地摔门、拒绝沟通;

考试失利后,暴躁地撕卷子、大喊 “我不学了”……

发脾气是孩子的本能,但 “好好生气” 却是需要学习的能力。

但你知道吗?不同年龄的孩子,有着不同的 “情绪密码”,而我们要做的是蹲下来、慢下来,陪他们找到与情绪相处的正确方式,让 “愤怒” 成为孩子成长的助力而非阻碍。

01
为什么孩子总是 “乱发脾气”?
 
 

孩子的情绪爆发,从来不是 “无理取闹”。

01

3-6 岁:当小火山爆发时,先做他们的 “情绪翻译官”

场景再现超市里,3 岁的小雨想买糖果被拒绝,立刻躺地大哭,边踢腿边喊 “我就要!”

心理解读:这个阶段的孩子前额叶皮层尚未发育成熟,情绪调节能力极弱,加上词汇量有限(约 2000-3000 词),无法精准表达,情绪来了就像洪水决堤,根本管不住自己,只能用哭闹、摔东西表达 “我很生气”“我不开心”。

这样做更有效:

共情式回应,蹲下来,说出他的感受:

轻轻抱住孩子,说:“你很想吃糖果,没买到是不是特别难过?”(帮他把情绪说出来就像给洪水开个小口子

替代行为示范,给情绪找个安全出口:

递上一个软抱枕:“生气的时候可以拍拍它,或者和妈妈一起跺脚 10 下。”(允许发泄,但教会他 “不伤害自己和别人”

提前约定 “生气规则”:

出门前玩个 “小剧场” 游戏:“如果糖果不能买,小雨可以说‘我有点生气,我需要抱抱’,对吗?”(用游戏提前种下 “好好表达” 的种子)

小技巧:

给孩子读《生气的汤》这类绘本,告诉他 “生气就像肚子里有个小鞭炮,我们可以煮一锅汤把它‘炸’出来”。用故事让他知道:生气很正常,但有更有趣的办法处理。

02

6-12 岁:当小大人闹情绪时,做他们的 “平等盟友”

场景再现:6 年级的轩轩没当选足球队长,回家后把书包摔在地上,冲妈妈喊:“反正你们都觉得我不行!”

心理解读:这个年龄的孩子开始在意 “面子” 和 “同伴认可”,没选上队长可能让他觉得 “被否定”,但又不好意思直接说 “我很难过”,容易将负面情绪转嫁到家人身上,用发脾气掩饰内心的脆弱。

这样做更有效:

别忙着讲道理,先给他 “情感支撑”:

捡起书包说:“没选上一定很失望吧,妈妈记得你每天练习射门很努力。”(让他知道:你的感受比结果更重要

用 “选择题” 代替 “命令句”:

等他平静后问:“你想现在聊聊这件事,还是先去踢会儿球?”(给他掌控感,他会更愿意听你说话

和他一起 “复盘情绪”:

画一张 “情绪地图”:“生气的时候你摔了书包,后来踢了球感觉好一些。下次可以试试先写‘生气日记’吗?”(用具体方法代替指责

小技巧:

和孩子玩 “情绪天气预报” 游戏:每天睡前花 5 分钟,用彩色笔记录心情(红色 = 愤怒,蓝色 = 难过),然后聊聊 “今天的乌云是怎么来的,怎么让太阳出来”。

03

12-15 岁:当青春期撞上 “情绪风暴”,做他们的 “边界守护者”

场景再现:14 岁的小薇因为妈妈未经允许整理房间,大声吼:“能不能别碰我的东西!” 说完就锁上房门。

心理解读:

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只刚长出爪子的小兽,拼命想证明 “我长大了”,对 “边界被侵犯” 特别敏感。整理房间在他们眼里可能是 “被控制”,于是用发脾气来捍卫 “主权”。

这样做更有效:

先退出 “战场”,给彼此冷静空间:

轻轻说:“妈妈知道你需要安静,我们晚点再聊。”(避免在气头上争吵,青春期孩子的大脑很容易 “情绪上头”)

用 “我信息” 代替 “你指责”:

冷静后说:“妈妈整理房间是怕你找不到东西(事实),但没问你意见是我不对(道歉),下次我们可以约定整理的时间吗?”(把 “对抗” 变成 “合作”

偷偷关注,默默支持:

发现她在日记本上画愤怒的涂鸦,不用追问,悄悄放一盒彩笔在桌上。青春期孩子需要 “被尊重的独处”,你的沉默包容比唠叨更有力量。

小技巧:

和孩子分享自己青春期的 “糗事”:“妈妈当年也因为爸爸动了我的漫画书发脾气,后来发现沟通比吵架有用多了。” 用 “过来人” 的身份拉近距离,他会觉得 “原来大人也懂我”。

——转载自网络

 

02
家长必知:管理好自己的情绪,是孩子的 “情绪范本”
 
 

01

避免情绪传染

 
 

孩子发脾气时,家长先做 “深呼吸三秒”,避免被孩子的情绪激怒,用冷静的态度传递 “情绪是可以被控制的”。

 

02

父母是情绪的 “镜子”

 
 

孩子会不自觉模仿父母处理冲突的方式:若家长习惯用吼叫解决问题,孩子就会认为 “愤怒 = 有效沟通”;若家长能在生气时主动说 “我需要冷静五分钟”,孩子就会学到 “情绪可以被理性管理”。 让孩子看到 “成年人如何处理情绪”。

 

03

拒绝 “情绪勒索”

 
 

不通过冷战、威胁(如 “再闹就把你丢在这里”)迫使孩子屈服,这会让孩子对情绪产生恐惧,学会 “讨好型压抑”。

 

04

允许 “不完美的情绪表达”

 
 

成年人也有失控时刻,不必要求孩子 “永远懂事”。当孩子发脾气后,可坦诚分享:“妈妈今天也因为堵车生气骂人了,后来发现这样既伤身体又没解决问题。你觉得我们下次可以怎么做更好?” 用真实经历拉近与孩子的距离,让他们明白:情绪管理是需要终身练习的技能。

 
 
04
成长小贴士:情绪管理是一生的课题
 
 

每个孩子的内心都住着一个 “情绪小怪兽”:

3 岁的怪兽只会用哭闹表达 “我需要帮助”,

6 岁的怪兽开始用脾气说 “我想试试看”,

12 岁的怪兽则在吼 “请把我的人生还给我”

当我们放下 “必须立刻乖巧” 的期待,蹲下来看看他们情绪背后的小秘密,就会发现:

教会孩子 “好好生气”,不是让他们压抑脾气,而是帮他们学会 ——

用语言代替拳头,用沟通代替伤害,用冷静代替失控

这需要时间,需要耐心,更需要我们先做好自己的情绪榜样:

当我们能温和而坚定地说 “我现在有点生气,需要安静 5 分钟”,

孩子终会学会,在风雨过后,做自己情绪的小主人。

家长也不必恐惧 “发脾气”,只需记住:3 岁蹲下来共情,6 岁站起来引导,12 岁退一步尊重,用接纳与智慧为孩子的情绪兜底,终将看见他们从 “被情绪淹没” 到 “与情绪共舞” 的蜕变。
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 
利用人工智能关爱身心健康
 
 
沐恩(宁波)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是专注于人工智能、计算机视觉识别、AI身心健康测评设备、智慧校园等系列产品研发及销售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。公司具有强大的研发团队,联合著名高校及实战经验丰富资深的教育专家、心理专家团队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50余项,并于2023年在宁波股交易中心挂牌上市。
公司主打黑科技系列产品,AI心理测评系统、Al生理心理测评系统、Al能力素质评估系统、AI职业天赋测评系统、智能VR心理疗愈等系列产品,受到市场高度关注和认可,主要应用于群体性人群心理生理健康筛查,重点领域包含学校、司法、部队,公安、航空、医院、体检中心、以及职业特岗位评价等心理健康筛查及监测问题。AI技术填补心理健康筛查监测市场空白,为心理情绪指标提供可量化的科学测评工具,让大众对于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能够做到早预防、早筛查、早发现、早干预,減少心理障碍的发生,提高全社会心理健康水平。
公司在科技创新上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认可,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、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、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、国家科技创新优秀发明成果奖、浙江省诚信经营优秀企业、浙江省行业优秀示范单位、2023年中国经济新锐企业、互联网场景应用品牌企业等荣誉称号。
2024年联合发布国内首个《AI心理生理健康测评系统技术要求》团体标准以及企业标准《心理生理健康检测与疗愈技术标准》
 

 

图片

 

以上就是本周的内容分享~

转眼快到五一劳动节,在此祝每位大朋友、小朋友都能在假期里收获轻松与快乐!

无论是陪孩子搭积木、逛公园,还是给自己放个假读本书、追部剧,都请记得:

好好享受生活的烟火气,也别忘了给心灵充充电~

愿每个家庭都能在柴米油盐中找到温暖,在情绪的晴雨表中看见成长,劳动节快乐✨

 

扫描二维码获取

更多精彩

沐恩科技